cover_image

【活动回顾】疫苗云谈纵深远,创新百辟护周全,首日风华自向前

宝山药谷
2022年06月06日 23:38

图片


随着新一代疫苗的亮眼表现和政策对疫苗研发的支持,新型疫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治疗性疫苗也开始崭露头角,对新型疫苗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为突破新型疫苗的技术壁垒,促进国内疫苗行业的全面交流和技术沟通,由国盛产投·宝山药谷联合佰傲谷BioValley共同举办的2022疫苗创新高峰论坛202261-2日全程线上直播

本次疫苗大会线上观看人次突破7万,受到来自国内多方的广泛好评,为国产疫苗行业的交流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主要从疫苗创新设计、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讨论,邀请了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二十多位资深行业大咖共同参与。会议将聚焦新型疫苗研发技术的突破,共同探讨疫苗领域未来发展新趋势,为疫苗行业创新升级提供新思路和新的交流平台。



上午场




疫苗崛起,直击新冠


2022疫苗创新高峰论坛



疫苗研发新技术与新冠疫苗研发


图片


魏于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 魏于全就《疫苗研发新技术与新冠疫苗研发》为题进行讨论,他认为新变异株正在使得疫苗有效率下降,而目前国内使用昆虫细胞生产重组蛋白疫苗较少,疫苗佐剂领域仍具有挑战性。

他分享了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体系制备新冠S-RBD蛋白的全流程,使用sf9昆虫细胞具有安全性高,对外源基因克隆容量大,筛选较容易,翻译修饰和表达外源基因系统能力高等特点,但相对技术难度要求较大,研发之路不易。魏教授就此分享了目前该款重组蛋白疫苗的国际临床进展,全球产能布局。

对于奥密克戎毒株,他还分享了新疫苗研发进度。对于国产佐剂目前的空缺方面,魏博士还分享了新型高端佐剂WGa01来填补国产的空白。此外,对于威斯克的其他管线进度,他还分享了鼻喷重组蛋白疫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抑制剂。

对于威斯津公司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其mRNA疫苗的蛋白表达量比辉瑞高4倍,新型LNP递送系统采用了新结构,相比辉瑞和Moderna更安全,他表示,今年还将申报重组蛋白的流感疫苗。

图片

疫苗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图片


胡月梅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胡月梅就《疫苗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为演讲主题,她指出药品安全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模糊。目前国家研发新冠药物和疫苗的企业相当之多,因此对于临床质量要求也容不得马虎。

由于新版GCP与ICH接轨,无缝接轨国际,因此对临床质量控制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对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从最开始就保持高要求,临床试验前准备一定要事先确定,且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指南走

负责机构还需要申办方临床项目评估,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对临床项目的实施难度进行估计。临床试验现场选择也应当准确,需要符合国家指导原则和要求。

由于疫苗的特殊性,临床往往需要用于健康人群且以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因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例如对受试者入排标准,样本量需求,法规性要求,监管严格性,临床试验机构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保持申办过程中的高效率,申办方需要对法规章程,伦理审查保持深度理解。而对于海外新冠病毒的临床,如何建立海外的病例监测系统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胡主任还就多年的质控经验方面,分享了临床进程中企业面临的特别要点,并加以解析。

图片

病毒疫苗开发与质控的生物分析解决方案


图片


张  甲

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技术经理 

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技术经理 张甲从《病毒疫苗开发与生产质控的生物分析解决方案》的视角,分享了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典型的疫苗开发案例,对病毒入侵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学特征,功能活性和有效性评价及生产质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赛多利斯极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图片

Omicron和mRNA疫苗应对


图片


回爱民

复星医药 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CMO 

复星医药 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CMO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副会长,中国药促会肿瘤学委员会副主任 回爱民就《Omicron和mRNA疫苗应对》为题,他介绍了mRNA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发展历史,回顾了复星医药BioNTech的合作历程和国内外临床进展。

Omicron出现后,大量临床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BNT162b2对Omicron变异株仍然有效,明显降低感染风险,并且降低住院率,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效果更好。总的来说,初始的mRNA疫苗对于omicron毒株有一定保护作用,三针强于两针,四针强于三针。

由于Omicron传染性更强,免疫逃逸能力更强,感染基数更大,采取隔离措施及大力推广加强针和序贯接种将有助于遏制病毒传染。

图片

新冠疫苗开发的启示:从疫苗设计,临床到上市


图片


朱 涛

康希诺生物 联合创始人兼CSO

康希诺生物 联合创始人兼CSO 朱涛以《新冠疫苗开发的启示:从疫苗设计,临床到上市》为主题,分享了Ad5腺病毒疫苗克威莎的临床研究进展,他从新冠病毒的特点入手,由于最开始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不足,采用疫苗的给药方式对于上呼吸道的保护并不充分。

而康希诺的加强方案,采用吸入疫苗在体液保护上增加黏膜免疫,通过改变给药途径作为加强免疫接种方式。

他们的团队发现除了预期的黏膜免疫,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可以引起很强的体液免疫,与灭活加强剂相比优势明显,这是出乎意料的,这也为mRNA疫苗等其他给药方式提供了思路。

研究也发现,Ad5预存免疫并不影响吸入疫苗的加强效果。克威莎吸入异源加强可针对Omicron产生足够的保护效力,能产生比肌注型更优异的体液免疫保护效果。在接种三剂灭活疫苗后,也可继续异源加强。

由于Omicron对未来防疫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对于Omicron变异株疫苗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单价和多价疫苗的开发方式各不相同,朱博士认为双价疫苗比单价的广谱性和持久性会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康希诺也在开发多价的吸入疫苗和针对Omicron株的吸入疫苗。

图片

疫苗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力方向


图片


圆桌会谈

随后,围绕《疫苗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力方向》这一话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胡月梅,康希诺生物 联合创始人兼CSO 朱涛,艾棣维欣 董事会副主席 张璐楠,艾美疫苗 生产筹备部副总裁兼mRNA疫苗生产负责人 熊长云,美国帕斯驻华代表处高级技术官员 高光,就其中的子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于技术层面,企业该如何改良应对新冠变异毒株这一问题,五位嘉宾就开发广谱疫苗和更换给药方式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艾棣维欣 董事会副主席 张璐楠着重介绍了艾棣维欣创可贴形式的微针。

关于抛开新冠,各疫苗企业该如何定位今后的发展这一问题。嘉宾们一致认为疫苗在肿瘤癌症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方面还有更多的发展方向。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疫苗问题,嘉宾认为仍然需要宣传和教育方面加重老年人口对于疫苗的接种意识。老年人疫苗市场仍然是个急需打开的疫苗市场。

关于资本在创新疫苗方面的聚焦点,嘉宾认为近期GSK33亿的收购大单说明,疫苗仍旧是资本市场热门的香饽饽。企业需要对生产质量,市场布局等方面做出良好的保证,以回应资本市场的期许。

关于mRNA疫苗如何在中国实现上市产品零的突破这一问题,嘉宾认为海外临床的复杂性需要监管机构对此保持审慎的态度,此外,突变株等复杂因素也是这些疫苗上市合适时机到来的重点。




下午场




临床出海,质控为基


2022疫苗创新高峰论坛



mRNA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应对策略


图片


熊长云

艾美疫苗 生产筹备部副总裁兼mRNA疫苗生产负责人

艾美疫苗 生产筹备部副总裁兼mRNA疫苗生产负责人 熊长云就《mRNA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应对策略》为题进行深入解析,他介绍了艾美疫苗目前的研发,临床和生产现状,目前艾美疫苗位于国内mRNA疫苗临床第一梯队,从已有临床数据来看,艾美疫苗显示出高于同行的明显优势,增加了特殊设计以稳定S蛋白高级结构,确保了安全性。他认为mRNA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改进工艺,改进递送技术,增加修饰等方法来解决

对于mRNA疫苗生产规模的扩大则有赖于mRNA类型、剂量要求、IVT滴度、整体工艺产量。由于mRNA疫苗商业化生产对于工艺提出了高要求,熊博就其中参数指标及过程使用的全产业链设备进行了分享。在监管方面,他认为mRNA疫苗还有很大的规范空间,许多质量控制需要与监管机构及时沟通。

图片

WHO疫苗生产之GMP要求


图片


高 光

美国帕斯驻华代表处 高级技术官员 

美国帕斯驻华代表处高级技术官员 高光就《WHO疫苗生产之GMP要求》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指出疫苗的国际市场准入依托于WHO认证。GMP强调的是Minimal Standards,反映的是最新技术,由于不太了解WHO的GMP要求导致的多方面整改,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这一点国内企业需要避免。


例如,在新冠刚开始时,一些企业并没有对于新冠疫苗产业设计的准备,因此对于厂房设施是否符合WHO标准形成了挑战。


对于GMP要求的基础需求,企业应当对所有批次记录详细,不能编数据,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召回系统。此外,厂房的清洁验证也是WHO GMP要求的挑战。

图片

肺癌的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图片


丁振宇

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生物治疗科教授 

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生物治疗科教授 丁振宇从临床角度解读了《肺癌的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为题》,目前进入临床的肿瘤疫苗主要集中在DC细胞疫苗,丁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癌症疫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进展和展望,且介绍了华西医院个性化癌症DC疫苗Neo-DCVac的临床研究进展和疗效。

近期OSE2101的积极数据为癌症疫苗的研究打下一针强心剂,他也期望更多新靶点抗原的发现能够为癌症疫苗提供新方向,此外与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也是临床试验的方向。

图片

mRNA序列与可开发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图片


赵国凤

甲贝医药 高级总监


甲贝医药 高级总监 赵国凤就《mRNA序列与可开发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题,她指出产品可开发性研究在抗体药物开发中应用相当广泛,而mRNA分子序列会影响其可开发性,与转录产量,转录产物完整性(过程产生的延伸变体和截短变体)dsRNA含量,溶液稳定性,脂质纳米粒质量属性等问题都有联系,而ShellDA™可开发性研究平台可进行mRNA分子的可开发性评估。

图片

新冠重组蛋白疫苗ZF2001的设计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图片


戴连攀

中国科学院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戴连攀就《新冠重组蛋白疫苗ZF2001的设计及临床有效性研究》为题,分享了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智飞联合研发的ZF2001疫苗设计过程中基于RBD二聚体的标靶选择和I/II/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数据。

其中ZF2001关于老年人的不良反应率低,保护率高,适合老年人接种。在Omicron对现有疫苗提出巨大挑战时,第三针ZF2001从各方面显示了对其预防效果。基于RBD二聚体的设计理念,研究团队还开发了第二代多价嵌合二聚体疫苗

图片

 疫苗临床试验安全风险管理


图片


冯红云

北京斯丹姆 药物警戒部、疫苗医学部负责人

北京斯丹姆 药物警戒部、疫苗医学部负责人 冯红云就《疫苗临床试验安全风险管理》为题,她指出,申办方需要建立药物警戒体系与制度,开展风险检测、识别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风险,主动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开发新疫苗的过程中,应当关注VED等疾病加强的潜在风险。此外,一些潜在因素例如妊娠因素,强佐剂伴随的免疫性疾病也需要在临床试验设计前纳入考虑。

对于安全管理考量,试验设计决定试验质量,在制定方案时就需要考虑受试者的安全性。对于风险控制措施,要与监管方面及时沟通,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效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状况,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对于风险控制策略的考虑,剂量,高风险因素人群的排除,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沟通等因素也是需要纳入考虑的。安全风险管理贯穿于药物全生命周期,多方合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的完整性,保护疫苗云谈,创新致远受试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

总结

6月1日的大会议程随着各位嘉宾们的倾情分享而走向了尾声,上午的《疫苗崛起,直击新冠》和下午的《临床出海,质控为基》两大主题已经圆满结束,正因为他们的莅临,才有了1日如此多丰富精彩的重磅报告。

6月2日大会焦点则从疫苗新技术、新工艺、新进展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带来全新的分享交流平台。



往期推荐

图片

国盛产投·宝山药谷2021大事记

图片

高光时刻!顶级朋友圈轮番看药谷

图片

入驻宝山药谷,环评办理知多少?



国盛产投·宝山药谷

与一流的生命科技企业和行业领军人才共同成长

成为产业发展理想园区



图片


“国盛产投·宝山药谷”作为2021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项目、宝山区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重点项目、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示范性启动项目,是上海国盛集团“基金+基地+产业+智库”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实践样板,由上海国盛产业转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园区专项基金投资建设。

总体规划面积约200亩,总投资约18亿元。其中一期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原创新药”制造,导入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高端生产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宝山药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